家長玩手機對孩子的影響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:家長玩手機對孩子的影響
手機究竟是什么妖怪,為什么爸媽都愛它?
前段時間,在德國漢堡St. Pauli區(qū)街頭出現(xiàn)了長長的一隊游行隊伍,他們舉著自制的標語牌緩慢的穿行在街頭小巷,周圍還有不少警察專門為他們保駕護航。這條排得亂七八糟的隊伍,喊著“奶聲奶氣”的口號,原來全是“熊孩子”們!他們有的扯著嗓子在努力的喊著口號,還有的舉著寫的歪歪扭扭字體的各種標語牌:
“和我玩!而不是和你的手機玩!”
“我們在這里!我們表示抗議!因為你們永遠只想著自己的手機!”
原來,他們正在通過游行的方式,表達對那些天天沉迷刷手機的爸媽們的不滿!
美國某教育機構隨機抽取了1000名年齡在13到17歲的青少年做了調查,33%的孩子都很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能在平時放下手機,多和自己溝通。
一“手機黨”爸媽對孩子的影響
1.培養(yǎng)出“手機黨2代”
曾經有網友在微博上寫出自己在地鐵上看到的一幕:爸爸和孩子一起坐地鐵,孩子一直想跟爸爸聊天,可是爸爸一直在玩手機;于是孩子百無聊賴從書包里拿出手機玩,結果爸爸一巴掌拍在孩子頭上,斥責道:“整天不知道讀書,就知道玩手機!”這位爸爸其實忽視了家庭教育中的榜樣作用:對孩子和自己實行雙重標準,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會被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模仿。一個人對待手機的方式,亦是他對待人生的態(tài)度。被孩子模仿的不止是父母的行為,還有行為背后的態(tài)度和想法。魯迅曾說過:“哪里有天才,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?!北皇謾C浪費掉的,是孩子本該用來上進的時間和精力。
2.忽視孩子的安全問題
當爸當媽的都知道,看孩子是一件“無法分身”的事情。但是最近因為父母玩手機,造成孩子安全問題的事件頻發(fā)。比如“媽媽商場玩手機,孩子一下不見了”,還有帶孩子去海邊,玩一會手機的功夫孩子就沒了,甚至還有“熊爸媽”孩子都走丟十余小時了,自己刷朋友圈才知道。
3.影響親子關系和孩子的性格形成
心理學家戴安娜·鮑姆林德把父母對孩子“不要求、不回應”養(yǎng)育方式定義為忽視型。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曾做過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,研究人員針對183名5歲以下小孩的爸媽進行調查。結果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當父母越沉迷于手機缺乏與孩子的溝通時,他們的孩子就越會變得多動、脾氣暴躁、還很容易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備受挫折。
二 放下手機,給孩子高質量陪伴
1.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
在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階段,要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,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感。著名的“父親角色”理論指出: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最基本的角色是游戲玩伴,父親的主要撫養(yǎng)行為就是與孩子游戲,滿足孩子對興奮活動和探索外部世界的需求,所以說父親應該是孩子的第一個“小伙伴”。爸爸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把手機調成勿擾模式放入抽屜,然后陪孩子玩游戲、聊聊天。通過這樣小小的儀式感,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。
2.培養(yǎng)孩子的專注能力
華盛頓大學有項實驗證明:孩子從10個月起,每增加1小時看電子屏幕的時間,7歲時出現(xiàn)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」的風險就增加10%。培養(yǎng)孩子的專注力,除了減少孩子看電子屏幕的時間,還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在規(guī)定時間內閱讀,引導孩子專注思考問題,過后分享想法的方式。在閱讀的過程中 ,爸爸的發(fā)散性思維、有建設性的討論,有助于引發(fā)孩子們的高漲的情緒和發(fā)散性思考。
3.培養(yǎng)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
時間觀念其實是一種習慣的培養(yǎng),學會把每天的生活、學習、娛樂時間提前計劃好,可以提升效率,保護時間不被“無聊地打發(fā)掉”。從小讓孩子知道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,父母不需要扮演督促的角色,而是扮演提醒、引導的角色。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心理官方網:?http://m.lnyyrc.com
心理健康網:?http://xmxljg.com
企業(yè)微博網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企業(yè)博客網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(尊重您的個人私密,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)